一开始是某些抢手的自费疫苗,比如宫颈癌9价疫苗、肺炎结合疫苗和五联疫苗,后来竟然连免费疫苗也开始短缺了,比如白百破疫苗、疫苗。从去年开始,免费的麻风疫苗出现了严重短缺。 2019年,全球麻疹大流行。日本、香港、菲律宾、马达加斯加等地,麻疹疫情均非常严峻。 美国于2000年宣布消除了麻疹,当年只有63例麻疹。然而,麻疹消除国家的美名,对于美国来说名不副实。2010年以后美国的麻疹疫情并没有正真获得有效控制,2014年曾高达667例,而2019年前4个月的病例已超越700例,创下了25年来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全年能超过1000例吗?拭目以待。 正当全球都在为麻疹疫情的死灰复燃担心时,中国近3年却犹如定海神针一般保持着极低的麻疹发病率。从2019年的前3个月来看,我国的麻疹病例数创下了15年以来的最低,仅601例,之前最低的是2012年947例。 也就是说,当全球麻疹疫情水深火热之际,中国却经受住考验,甚至说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世界麻疹预防的新标杆。 中国靠的,就是保证让95%以上的孩子接种满2剂麻疹疫苗(指含有麻疹疫苗成分的疫苗,包括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和麻腮风疫苗),这就是中国控制麻疹的极简招式。对于麻疹来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因为深受麻腮风疫苗导致自闭症谣言的影响,这些国家有很多家长们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美国的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只有91%,而控制麻疹必须要达到95%)。这些国家如果无法消除谣言影响并让漏种疫苗的人群补种疫苗,那么后续还会再发生麻疹流行,这是科学注定的。 中国非常幸运。因为这个麻腮风疫苗谣言在中国没有市场,所以中国得以保证2剂麻疹疫苗的高水平接种率。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我国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几乎是所有国家里最高的,从2002年起几乎都保持在95%以上,2010年以后全部保持在99%以上。 然而,就在我国防控麻疹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麻疹疫苗居然出现了大面积短缺!全国的接种医生都面临有枪(注射器)没子弹(疫苗)的窘境!如果因为孩子不能及时接种上麻疹疫苗而导致我国的麻疹疫情反弹,那真的比长春长生疫苗作假事件还要严重100倍! 我国从2007年起,给儿童免费安排的2剂麻疹疫苗,第1剂是8月龄的麻风疫苗,第2剂是18月龄的麻腮风疫苗。 免费疫苗均由省疾控中心向疫苗厂家采购,一般每年签订合同。如果疫苗厂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供货,省疾控中心很难及时作出调整采购其他厂家的替代疫苗(有时不存在可替代的疫苗),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疫苗短缺。 2017年,麻风疫苗和麻腮风各供货了1882万支和3305万支,2017年出生人数为1723万人,也就是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都是够接种的,但麻风疫苗有点偏紧。 2018年,麻风疫苗和麻腮风各供货了840万支和1711万支,2018年出生人数为1523万人,麻风疫苗缺货率为45%,麻腮风疫苗刚够接种。 于是,从去年开始各地出现麻风疫苗短缺的情况就可以解释了。下图是一位医生朋友向陶医生咨询西安为何麻风疫苗断货很久,连替代用的麻腮疫苗或麻腮风疫苗也没有货。陕西的省会城市都断苗,可见整个陕西都已经断苗很久,这对于麻疹预防来说,能够说是一次严重事故。 这样的事故,也同样发生在吉林省、河南省。这两个省的疾控中心分别向中国疾控中心汇报了此事,中国疾控中心于今年1月13日以便函形式回复这两个省,允许用麻腮风疫苗替代8月龄的麻风疫苗,同时还抄送给全国各省级疾控中心。 接种医生自己无法控制疫苗供应,他们只能从上级疾控中心领取免费疫苗,或向生产企业采购自费疫苗。如果上级疾控中心或生产企业无苗可供,接种门诊就会立刻陷入断苗的境地,因为接种门诊的疫苗储备量仅够1个月使用。 无论接种医生如何向家长解释,断苗带来的压力和疾病风险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随着缺苗时间的延长,压力和疾病风险只会慢慢的大。即便接种医生努力去解释,他们能够解释的空间也很小,因为没人告诉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的断苗。 免费疫苗,其实是卖方市场。生产公司能够不生产,但省级疾控中心不得不采购。省级疾控中心与生产企业签订年度合同,采购数量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签订合同之后,只能看企业履约情况。省级疾控中心不可能因为赖账而导致企业停止供苗,断苗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企业的疫苗供应出现了问题。 如果疫苗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供货,省级疾控中心很难及时作出调整采购别的企业的替代疫苗(别的企业也是按合同生产的,不会生产多余的疫苗,另外又是也不存在可替代的疫苗),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疫苗短缺。 疾控中心和接种门诊都能够理解前述情况,但是断苗肯定是生产企业违约,疾控中心和接种门诊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多年来,全国的接种医生(实际还包括疾控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因为断苗而背负了太多的骂名和压力,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陶医生主张:谁的责任谁站出来,不要让接种医生背锅。 陶医生建议:任何生产企业,如果出现无法向疾控中心供苗的情况,且实际已造成接种门诊暂停接种疫苗,应该及时向疾控中心出具致歉信,信中应说明无法供苗的原因以及预计恢复供苗的时间期限以及投诉电话,并将致歉信扫描件在厂家官网或微博微信等公开渠道进行公示。 疾控中心取得生产企业的致歉信后,将其分发给辖区的接种门诊。接种门诊在向家长们解释断苗原因时,以致歉信为依据,客观陈述断苗的理由,相信会获得家长们的谅解。 可以想见的是,家长们会向生产企业讨要说法,态度可能不太友好,但这是生产企业应该承受的压力,没理由让接种医生为企业去承担。有了来自家长的压力,生产企业才能加强疫苗生产管理,避免未来继续发生断苗的情况。 当然,整个疫苗供应链是冗长复杂的,但断苗的主体问题在于疫苗生产的调控以及批签发审批的效率。本文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各方都能把问题摊在台面上做多元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最终找到治本的解决方案,不要再让断苗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不要再让孩子们种不上疫苗而处于裸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