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处暑)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提问:随着托幼机构、学校迎来开学季,请问学生要重点提防哪些传染病?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这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开学季学生着重关注的传染病有以下几类:一是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结核还有新冠等;二是肠道传染病,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等;三是南方的孩子要提防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一是勤洗手。家长要培养小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家长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外出后,接触孩子之前,也要记得洗手。另外,如果咳嗽、打喷嚏,要记得用纸巾掩住口鼻,要及时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自己的口、眼、鼻等。 二是注意居家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要做好孩子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存活;要记得灭蚊防蚊;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要加热后再食用。 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活小习惯。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家长开学前要帮助自身的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孩子开学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 四是全程、及时接种疫苗。很多传染病是能够最终靠疫苗来预防的,比如像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新冠等都是能够最终靠接种疫苗来预防的,所以要全程、及时接种疫苗。 五是要加强对孩子健康的关注。若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应该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带病上学。如果是住集体宿舍的孩子,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需要注意不要共用个人的生活用品。 我国成人可以接种的疫苗种类还是很多的,比如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还有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甲肝疫苗、戊肝疫苗、霍乱疫苗,其他的还有预防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狂犬病疫苗、出血热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一是除了接种禁忌人群以外,均建议接种的疫苗。比如流感疫苗,无论以前流感疫苗免疫史怎样,都建议接种1剂次本流行季流感疫苗;另外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疫苗。 二是主要推荐重点人群接种的疫苗,不同疫苗重点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建议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学生、部队官兵、餐饮业人员,还有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等接种戊肝疫苗,建议出血热高流行区的人员接种出血热疫苗。 三是特定情形下接种的疫苗。比如被犬、猫等狂犬病宿主动物抓咬伤之后,建议接种狂犬疫苗,并根据伤口的情况,以及既往的疫苗接种史来确定是不是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 另外,如果是出境旅行,还应该要依据入境国家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接种黄热病疫苗、霍乱疫苗或者是疫苗等。 总而言之,成人选择疫苗要综合年龄、健康情况、职业、旅行计划、既往疫苗接种史等因素来判断,具体能咨询当地的疾控中心或者接种单位。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设计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最大限度地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