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全省秋冬季传染病流行趋势研判及健康风险提示发布会,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徐莉立介绍,近期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较大,根据近期监测结果分析,我省已进入流感流行季,与全国流行趋势相同,均以甲型H3N2流感为主。预计我省流感活动将持续增强,11月中旬发病率将明显上升,12月中下旬达到高峰。专家提示,公众应及时接种疫苗、做好日常防护,筑牢健康屏障。 徐莉立介绍,与往年同期比较,我省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目前,要关注的传染病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气温低、开窗通风不足、户外活动减少等,流感、肺结核、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造成传播。二是提醒公众关注消化道传染病的风险,例如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儿童手足口病等。 针对以上传染病风险,我省各级疾控机构慢慢地增加传染病监测能力,拓宽监测渠道,持续开展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和病原体变异监测工作,动态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 接种疫苗是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依照国家政策,目前我省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儿童免费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主要有3种,分别是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疫苗)。第二类是群众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主要有4种,分别是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巴文生提示,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情况、年龄特点以及暴露的风险,科学选择疫苗,做到“分类施策,愿种尽种”。 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力下降,且大部分伴有基础性疾病,易感染流感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推荐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因肺炎住院或重症的风险。 儿童和青少年,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除了要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外,建议6月龄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建议儿童按照免疫程序完成肺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水痘等疫苗的接种。 公共服务行业从业者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医务人员、教师,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一些慢性病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后易发生重症,更要优先接种。 对于公众来说,如何科学选择接种疫苗?有四个建议。一是了解疫情动态,匹配个人风险。二是读懂疫苗信息,明确适用类型。三是咨询接种医生,获取个性方案。四是认准权威推荐,理性作出选择。 目前,我省已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牧区的疫苗接种服务网络,并推进完善“青苗宝App+青海预防接种微信服务平台”,可面向大众提供电子预防接种证申领、预约接种、科普宣教等便民服务。 老年人是各类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尤其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更容易发展成重症,因此防大于治。青海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方从三个方面给予建议,构建三重防护盾,护航老年人健康。 第一重防护盾:主动免疫,及时接种疫苗,构建内部防线月底前完成。接种前需咨询医生,评估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确认有无接种禁忌症,并告知也许会出现的轻微副作用(如局部红肿、低热),让老人安心接种。 第二重防护盾:行为隔离,阻断传播途径。科学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注重呼吸道卫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 第三重防护盾:增强体质,打造健康基石。强大的自身免疫力是抵御疾病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固的防线。均衡营养、充足饮水、适度锻炼、避免过劳、规律作息、管理好基础疾病、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戒烟。 儿童因为特殊免疫及年龄原因,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状态,怎么样才能做好预防,避免疾病导致身体损害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内科门诊主任医师冶建军建议筑起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阻截病原体(有效的外部防护),目标是减少病毒/细菌接触孩子口、鼻、眼的机会。戴口罩,勤洗手,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接触眼结膜、鼻腔或口腔,是导致感染的重要方法,管住手、不摸脸。 第三道防线:增强抵抗力是孩子不得病的根本,尤其要关注呼吸道黏膜的健康。均衡营养,加固黏膜。确保孩子规律且充足的睡眠。适度锻炼,增强心肺功能。科学穿衣,避免湿汗,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 接种疫苗是预防特定呼吸道传染病最有力、最经济的手段。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口罩,最好能够降低与孩子的接触。孩子生病后应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学,既利于康复,也防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