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开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其明显降低了感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脑膜炎等的致死致残人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让大家对于疫苗的早日研发成功充满期待,因为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很多人都觉得接种疫苗是儿童的事情,过了6岁最后免费疫苗接种期甚至于成年人以后就不用接种疫苗,但实际上,疫苗是用来增强人体对某一种病毒抵抗能力,起到一种预防作用,以此来降低各年龄层人群的某些疾病风险。 不少成年人感觉自己抵抗力强,体质好,不容易生病,没必要花钱去接种疫苗……医生表示,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其实,成年人也应该接种疫苗! 疫苗不是一劳永逸的,很多疫苗都有自己的“保护期”,比如:儿童时期接种的多糖疫苗产生的抗体可能在3-5年甚至2-3年就消失,之后需要加强接种。 有些细菌、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再加上,每年流行的细菌病毒种类又不一样,比如:脑膜炎球菌早期主要以A群为主,现在多见C群、Y群、W群、B群,但是现在的成年人较少接种过这些菌群疫苗,因此抵抗力较弱的大年龄人群也可以接种相应疫苗。 另外,有些疫苗可能小时候没打,像风疹疫苗、麻疹疫苗等,成年了也应该补上。尤其在孩子即将入园入学时期,漏打的疫苗国家是要求必须补上的。 小编根据美国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发现,11岁、16岁也可接种结合疫苗,对比我们从6月龄A群多糖疫苗开始保护,虽然不一样的地区不同流行菌群可能有差异,结合疫苗要优于多糖疫苗、多价保护更全面,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超过6岁的儿童或成人是能够准确的通过自身情况选择接种疫苗加强保护! 的全称叫做“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病原体名字也很复杂叫做“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这种细菌有13种血清型[1],其中最主要侵袭性感染是由A、B、C、Y、W135和X型导致[2]。 这种细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后除了之外还也许会出现包括结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等在内的多种表现,我们一般称之为脑膜炎球菌病,总体死亡率超过10%。 主要的症状就是突发性的发热、头痛、关节痛、呕吐,这些症状看上去和流感(influenza)有些类似,加上的高发季节一般是冬天,因此非常容易和流感混淆。 而实际上产生的肌痛表现得更为严重,而且危险也比流感大得多,轻者有极大几率会出现一过性的发热或者菌血症,重者也许会出现脓毒血症甚至死亡。在脓毒血症之前还会有腿疼、手脚发冷和皮肤异常(比如苍白或者有皮疹/瘀点出现)的情况出现。 而且即便经过治疗,也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生活,比如下图的这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感染了脑膜炎球菌导致四肢切除,而这只是脑膜炎球菌导致的难以处理的后果之一。 不仅是儿童,成人也会罹患或出现并发症,一般会出现发热、颈项强直、精神情况改变或者皮疹的其中至少两种症状,而且虽然风险小于儿童,但也会导致死亡或并发症。 每个人,特别是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老人风险最大。以前,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冬季,但现在四季都有爆发的可能。有时同样是感染脑膜炎,但情况也不太一样。 每个人的遗传背景和身体的健康情况不太一样。生病的老年人通常抵抗力下降。与他人有较多接触的人也有更大风险,比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或经常去酒吧的客人。 从14岁起,携带这种细菌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诸如去人群密集的社交场合,通过交谈、吸烟和接吻等社交行为增加而造成的。 由此可见,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很重要,只有及时预防才能防止这种严重的相关疾病发生。 不同地区不同研究都表明6岁后,尤其在10-15岁的学生、男性人群中还是高发的,这一个年龄段曾经的免疫规划疫苗缺乏CYW群的保护。有必要6岁以后漏种和高风险人群选择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比如ACYW135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未来有望上市ACYW135结合疫苗。 在目前已上市疫苗产品中,国内A群和AC群多糖两类疫苗为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国家计划免疫接种;AC群结合疫苗、AC-HIB结合疫苗和ACYW135群多糖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实行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 但在以上产品中,只有ACYW135群多糖疫苗可对A群、C群、Y群、W135群的流行有预防作用,覆盖最全,适用年龄和人群最广。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受从别的地方或疫区归来的患者或携带者持续增加影响,菌群变迁风险日益增加,单一菌群疫苗的对的防护能力将持续下降。 另外,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各地有出现A群疫苗短缺现象,打乱正常的接种计划,引起了大量家长的关注和焦虑。 该疫苗现为非免疫规划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适用于3月龄或6月龄(部分厂家疫苗可从3月龄开始接种)以上儿童、成人。 尽早预防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引起的,与多糖疫苗相比,结合疫苗能产生免疫记忆,能提供长期保护。 该疫苗可预防A、C、Y和W135四个群的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是目前覆盖菌群最广的疫苗。 推荐前往流行区旅游或居住在流行区的人群、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军人等接种。 如果可以去香港接种4价结合疫苗,那么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与大陆的疫苗衔接,又分两种情况。 最新的一款2023年在香港上市的MenQuadfi也是12月龄起接种1剂,B型脑膜炎疫苗Bexsero接种程序最简单的是在2岁以上接种2剂(间隔1个月以上),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若想得到全面保护可优先考虑接种1针ACWY脑膜炎疫苗和2针B脑疫苗。 第二种情况:已在大陆接种过A群、AC结合、A+C多糖、ACWY多糖疫苗,如何在香港接种四价结合疫苗?接种后是否还要在大陆接种疫苗? 不少家长在去香港接种前关于衔接(多糖与结合疫苗序贯及替代接种)的问题大多分布在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面,根据权威资料整理: 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立场文件(2011年):婴儿和成人中复种 C 群多糖疫苗后有低免疫应答现象;如果接种过含A群多糖的疫苗(包括我国大陆的A群多糖疫苗、AC多糖疫苗和4价多糖疫苗),仍可以接种A群结合疫苗;结合疫苗具备潜在的群体保护效应和较高的免疫原性,优于多糖疫苗,尤其在 2 岁以下的儿童;目前尚无针对X群的疫苗。 普罗特金的《疫苗学》第5版:5岁以下儿童接种A群和C群多糖疫苗产生的抗体主要是无杀菌活性的抗体,5岁以上则产生有杀菌活性的抗体(如果只检测抗体水平,无法发现抗体活性上的差异);C群多糖疫苗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观察到免疫低下现象,机制尚不清楚; 甲组青少年接种过4价多糖疫苗再接种4价结合疫苗,乙组青少年接种过4价结合疫苗再接种4价结合疫苗,甲组的4个型别抗体要明显低于乙组,而且C群越来越明显,甲组的最终抗体水平仍能达到普遍认可的保护水平,但是否会快速衰减,是否会增加患病风险,都还是未知数;对于2~10岁儿童,如果接种过4价多糖疫苗,建议2-3年后接种4价结合疫苗。 Nimenrix的说明书(表13):有一项研究针对已种4价多糖疫苗者和未种任何疫苗者,再接种Nimenrix。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针对4个型别的抗体阳转率都是100%,但已种4价多糖疫苗者的4种型别抗体,比未种任何疫苗者都低了50%左右(A群低47%,C群低65%,W群低49%,Y群低44%)。 上述资料中未提及疫苗单独接种或不一样的种类疫苗前后接种会导致明显的安全问题。 除了疫苗的资料,肺炎疫苗的资料也有参考价值。肺炎疫苗也经历了从7价结合疫苗升级到13价结合疫苗的过程,厂家给出的衔接意见是:7价结合疫苗未完成全部剂次接种的,可以用13价结合疫苗完成补种;7价结合疫苗完成全部剂次的,可以再接种1剂13价结合疫苗。这个衔接意见,正好对应于接种过AC结合疫苗再接种4价结合疫苗的情况。 基于上述核心观点,一般认为在接种后间隔一段时间后是可以接种四价结合疫苗。 由于个体差异,少部分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接种部位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或者出现发热、胃口不好等轻微的全身性反应。只要注意休息,多喝开水,一到两天后,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极为少见,受种者不必因害怕发生不良反应,而拒绝接种疫苗。